情绪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发布时间:2013-09-06科技证明情绪随季节而变化。
夏季临近尾声,日照时间缩短,人体内的能量也随气温的降低而发生变化。如果此时你感到脾气不好、消沉、睡眠紊乱或精神无法集中,不要担心,这些都与秋季的到来有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通过对人体内血清素随树叶掉落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过程加以分析得出了这个结论。
人们常说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的情绪对夏季和好天气也会有感知的能力。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的科学家研究印证了这句俗语和之前的科学研究。这项研究的贡献在于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证实血清素在大脑不同区域中枢神经中的附着力的关键作用。血清素的附着力越大,它在大脑中的循环量就越小,因此使得人的情绪状态降低。
血清素是大脑神经中枢系统中的一个神经传递介质,对人的情绪、睡眠、痛感、饮食习惯和性行为都起关键作用。血清素活动水平降低将导致睡眠出现问题,使人感到焦虑或抑郁,甚至头疼,其原因就在于血管扩张。
为了研究血清素在人的大脑不同区域内的含量,科学家们对健康志愿者在1993年至2003年间拍摄的PET图像进行了研究,研究分为秋冬和春夏两个阶段。夏季的大脑扫描图显示,血清素在大脑各个区域中的循环都很积极,这也说明为什么人在夏季情绪会更加亢奋,身体也感到更加有活力。相反,冬季的大脑扫描图则显示血清素的附着力增强,循环水平下降,人的情绪变得消极。
此外,血清素的活动水平也随人的年龄而变化。通常情况下,年龄越大血清素的传递密度也会逐渐降低,特别是在丘脑和中脑等区域。
参考国外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延森首席心理咨询师邢庚指出:"在阳光明媚或气温较高的日子里,人产生幸福感或感觉有活力并不是偶然现象,同样在寒冷、黑暗的冬季,人们情绪低落也是有道理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精神较脆弱的人容易在秋冬季节表现出抑郁症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