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咨询热线 | 温馨提示 | 每周分享 | 催眠空间
社会化心理咨询
社会化心理咨询
首页 > 社会化心理咨询 > 应用心理

精神枯竭不同于心理问题

发布时间:2008-08-31

   2008年夏天,四川汶川发生地震,造成很大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突发的地震往往使更多的人可能处在惊魂未定的状态,灾区受损失群众需要接受相应的心理辅导,以解决这场地震给人们造成的各种精神心理问题包含但不限于精神枯竭、心理问题、应激导致的身心失调等。


   延森首席心理咨询师邢庚研究发现“精神枯竭”,是由各种不良刺激引起的概念意识偏差和行为异常,主要反映为一个人在适应和发展上存在困难,包括多种适应不良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患有精神枯竭的人经常心情忧郁,情绪不稳,不能自拔,难以拥有良好的自我关系和人际关系。一个人的精神枯竭程度可以根据其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规范的程度越厉害,其枯竭程度越深。根据症状和严重程度不同,精神枯竭可分为适应障碍、人格障碍、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疾病等几种类型。人产生精神枯竭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生物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性别因素、灾难因素等。


   精神枯竭不同于我们平常所说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指个人在社会适应中产生的个体意识到或意识不到的主观困惑状态,主要包括四种类型:


   概念意识问题

    是指个体整个人格系统健康正常发展良好,对人与事物的需求关系和人与事物的预期关系概念清楚和意识界限分明,但希望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实现更大目标,达到更高境界。是内心问题。

        

   社会交往问题

    是指个人在情绪反应和人格系统方面存在某些缺陷,从而导致在与外界接触和交往过程中遇到障碍和麻烦,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但其认识能力还是正常的,意识清晰,对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比较迫切的要求。

        

   成长教育问题

    是指个体在生长环境中受到遗传、家庭教育、社会因素等影响能自控或不能自控,面临是非问题和前途命运问题。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单一或复合人格缺陷可能。

        

   心理变态问题

    是指个体整个人格系统或某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发生较为严重的病变,导致完全不能自主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接触和交流。

        

   心理问题往往较为轻微,一般处在萌芽阶段,不影响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但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一些不愉快感觉。而精神枯竭往往是指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且处在危机阶段,大部分情况不可逆。比如,神经症、精神病、部分变态或全变态以及儿童和青少年顽固品行障碍。另外,自残、自杀、酗酒、吸毒等常引起严重社会问题的行为也属于精神枯竭之列。


   有上述情况存在的个人或者家庭可以联系专家邢庚,咨询电话010-85590781,邮箱822438906@qq.com,微信xinggeng661215